關于3d建模的幾個小知識
并不是所有模型都適用于3D打印,有些模型因為結構或者表面過于復雜導致3D打印出來的效果并不如意,而這種情況,我們則需要根據3D打印的一些特點針對性地在建模中進行修改。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建模的小技巧,希望能夠幫助大家。 1.45°法則 在切片設置中,我們會發現自動加支撐時,一般默認 45°以上出懸垂都會加上支撐。因此在建模過程,在可行范圍內,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較大角度的懸垂突出。在一些必須突出的部位上,可以設計與模型契合的支撐物或連結物來作為結構支撐。 2.設計打印底座 在模型打印中,都會設置粘連底座,但這種底座是需要拆除的。對于擺放類模型,我們可以自行設計圓盤狀或是圓錐狀或者形狀更有想法的底座,一來美化模型,二來免去額外底座打印和拆除的工作。 3.合理設置公差 對于有精細要求的模型,尤其是一些機械構件,在設計一些關鍵部件位置如活動結構、接孔等,應當預設出合理公差補償,根據需求的松緊度應該預留0.2-0.4m,當然最好是按自己的機器實機打印效果來。 4.適度使用外殼 一些精度要求高的模型上,設置外殼時不宜使用過多,過多外殼會導致細節處模糊,尤其是表面印有微小文字、紋理的模型。 5.善用線寬 3D打印的模型就必須是剛性的嗎?Thingiverse上的《可彎曲的靈感(Flexible Inspiration )》作品集展示了柔性的模型。線寬是由打印機噴頭的直徑來決定的,大部分打印機噴嘴直徑是 0.4mm,如果將厚度設置為1個線寬,我們就能得到柔性的結構。 6.調整打印方向以提高精度 無論是FDM還是LCD/DLP打印機,其Z軸精度都是高于XY軸精度的,因此對于模型的一些精細部位,如果XY軸精度無法滿足,建議調整方向,把該部位沿著Z軸方向打印。而對于一些手辦這類的全方位都較為精細的模型,可以將模型進行切割分開打印,然后再將其重新組裝。 7.調整打印方向以承受壓力 如果你是豎著打印一根柱子,它會很容易折斷,因為Z軸方向是層與層之間粘結的,遠不如XY軸材料剛性更具有受力能力,因此要根據模型受力來調整打印方向。以及在建模中,我們需要在受力方向上適當加厚增加其受力能力。 |
上一篇:3D打印機常見故障:電機抖動 下一篇:國內3D打印展館的啟用
關于公司
蘇州立人聽力器材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1604666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