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打印,又稱為“增材制造”,屬于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,是一種以數字模型為基礎,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,通過使用3D打印設備將材料進行逐層添加從而制造出三維物體的新型制造技術。它是信息網絡技術與先進材料技術、數字制造技術的密切結合。
跟傳統鑄造技術相比,3D打印技術最大的優勢在于不需要模具即可實現各種形狀產品的制造。因此3D打印技術特別適合應用于利用模具鑄造困難、形狀復雜、個性化強的產品。此外,傳統制造技術中,產品模具需要多次調試,研發成本較高。而3D打印技術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,降低研發成本。
3D打印技術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的美國,2012年開始在中國興起。作為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國家對其的發展高度重視,先后出臺了不同的政策支持。
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,經過幾年的研究,我國的3D打印技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,產業規模逐年提高,雖然從2015年開始增長速度有所減緩,但產業規模仍保持每年增長的趨勢。尤其是這兩年,通過不斷地自主研發,我國3D打印產業逐漸脫離了對外國的技術和材料依賴。以浙江迅實科技為例,從2013年成立至今,通過相關技術人才的招攬,迅實科技現在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技術團隊,并與西交大盧秉恒院士合作設立了院士工作站。迅實科技現已開發了MoonRay系列3D打印機,研制了Resin高精度DLP光敏樹脂材料等。
相較于迅實科技的不斷發展,其他很多3D打印公司卻在行業中面臨困境。他們大多沒有自己獨立的技術支撐,或過分依靠上游材料,純粹靠3D打印輸出而難以生存。可見不管是何種行業,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。
經過不斷發展,3D打印技術功能日趨精細化,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。